资料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 主页 > 下载中心

2017年医疗器械生产厂房车间飞行检查不合格项汇总二、厂房和设施

2017年医疗器械生产厂房车间飞行检查不合格项汇总二、厂房和设施

:   

二、厂房和设施

序号 不合格项描述

1 成品储存冷冻冰箱放置在外包区。

2 空气净化系统未进行确认和验证,未进行初中效压差监控;空调净化系统不连续运行,未对再次开启运行条件进行确认。

3 PEG6000未规定使用期限。

4 换鞋间、缓冲间走廊、女一更、女二更照明灯损坏不亮。

5 查看《消毒剂的配制及使用规程》,其中规定由95%浓度乙醇配制成为75%乙醇,配置后不超过48小时,消毒剂定期更换,每月更换,未能提供48小时及每月更换的验证记录。询问企业管代,称现在使用消毒剂为购买的75%乙醇成品,查阅消毒剂领用记录,发现2月1日领用1桶75%乙醇后,2月3日至2月8日一直在使用,与文件规定不符。

6 企业管代称进入洁净间生产操作均需戴手套,无裸手操作,查看《人员进出十万级洁净区更衣规程》,未明确规定人员进入洁净区需戴手套。

7 查看《工作服管理规程》,其中规定十万级工作服清洗后存放超过3天,使用前需重新清洗,且洁净服清洗后放入洁净袋保存,贴上标签,表明清洗日期、有效期。现场查看未穿用洁净服及包装上未标注标签,询问企业生产负责人,称工作服一般清洗存放后超过7天,使用前才重新清洗,与文件规定不符。

8 净化车间门口防鼠板与门框和墙壁间存在较大空隙,且不固定。

9 未能提供十万级洁净间的检验报告,未能按照《沉降菌监测制度》提供沉降菌的监测记录。

10 现场查看发现阴性、阳性质粒的分装在十万级下的生物安全柜内进行,未制定生物安全柜的使用、维护或监测相关制度或规程,未能提供生物安全柜有关微生物的检测或监测结果,以证明其内操作环境相当于或高于10000级洁净度级别。

11 十万级洁净生产车间内的组装间天花板有漏水和维补痕迹,有锈迹。

12 《空调净化系统清洁维修保养管理制度》(文件编号:Q/SYS/SB/ZD-2008-124)规定初效每个月清洗一次,中效三个月清洗一次,高效过滤器每年监测完整性,但企业实际对初、中效每年更换,实际也未监测高效过滤器的完整性;企业生产体外诊断试剂产品具有不连续性,空气净化系统停机时间较长,企业尚未对不同停机时间后再次开启空气净化系统所需采取的措施进行相应的验证和规定。

13 企业工艺用水为符合《药典》规定的纯化水,企业在2016年10月进行过水系统验证,但未对纯化水的全性能检测周期进行规定,伺候也一直未做全性能检测。

14 《容器具管理制度》(文件编号:Q/SYS/SB/ZD-2008-052)规定已清洁和未清洁的容器具应严格分开,分区存放,并由明显的状态标识,在生产现场发现企业并未对已清洁的容器具进行标识。

15 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RNA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产品储存要求为-20±5℃,现场发现成品冰箱温度记录数据为-36.2℃、-0.71℃,外包装间的冰柜显示温度-28.3℃。

16 二楼的外包间传递窗和工艺用水制水间的入口均位于员工进餐休息室。

17 企业的危险化学品库位于理化检测室内,无通风和消防等措施,《化学危险品管理规程》规定的管理者职责不明确。

18 未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RNA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产品的运输温度进行跟踪监控。

19 《生产工艺标准操作规程》6.3.6条规定:部分中间品若暂存超过48小时则转入-20℃保存。企业未对中间品存放时限进行验证。

20 《物料平衡管理制度》(文件编号:TX-GL-06-13)未对各种关键物料平衡时的正常可接受范围作出规定。

21 企业生产工序中有一“干燥”环节,但企业尚未对干燥间的温湿度分布均匀性以及可能对生产过程的影响进行验证评估。

22 企业生产体外诊断试剂产品具有不连续性,空气净化系统停机时间较长,企业尚未对不同停机时间后再次开启空气净化系统所需采取的措施进行相应的验证和规定。

23 万级、十万级洁净区工鞋存放在一般控制区的更鞋柜,现场发现有工人在一般控制区更鞋后进入洁净区。

24 万级洁净区洁净服不能包盖脚部,不能阻留人体脱落物。

25 成品库、原材料库无温湿度调控措施。

26 万级与十万级通过缓冲间连接,未监控万级与十万级之间的静压差。

27 纯化水日常监测项目的操作与《纯化水检验操作规程》规定不一致,如未进行酸碱度的监测,未在规定取样点进行取水。

28 企业未对空调净化机组中效过滤器进行压差监控。

29 企业自校准温湿度计所采用的方法我非标方法,未经验证。

30 产品工艺用水制水设备设置在洁净车间内,该制水间地面有积水。

31 企业采用紫外灯对洁净车间进行消毒,未对消毒效果进行有效验证。

32 未对洁净车间工艺用水储水桶进行清洗消毒记录。

33 AFU产品配置用桶未按《生产用容器具清洗作业指导书》(GM-ZY-0803)规定干燥存放。

34 企业通过K值校准方法,校准待测物浓度,未建立量值溯源程序。

35 未建立检验用品质控品台账及使用记录,质控品主要技术指标缺失。

36 现场检查企业一楼包装车间时,发现不同规格产品随意摆放、车间环境脏乱差

37 查企业2016年10月的灭菌器再验证方案,其中生物指示剂试验验证目的描述为微生物存活率≤10-5,与无菌保证水平SAL10-6规定不一致。

38 镜片末道清洗在十万级洁净区,末道清洗前后均使用同一转盒转运镜片。现场检查发现周转盒存放在非洁净区,企业未制定周转盒清洗规程,也未能提供清洗记录。

39 现场检查洁净区内镜片分拣、内包间时正值下班时间,工人已离开,剩余半成品无防护措施,企业未按规定清场。

40 查实验室现场,阳性对照间为正压设置。

41 检验室一更换鞋处放置一标识有“待洗无菌服”字样的塑料桶,桶内装满未经防护处理的工作服。企业洁净服管理规定,万级无菌服应在万级洗衣机清洗,十万级应在十万级洗衣间清洗。查该公司实验室无菌服清洗记录,确认实验室无菌服在十万级生产车间内的洗衣间进行清洗,未执行有关规定。

42 查留样库,设置在海昌公司楼内,与海昌公司留样间共用,留样间屋顶漏水。

43 在十万级洁净间的精洗间现场未见清洗操作规程,现场发现企业用纯化水与洗洁精洗镜片,但企业未做洗洁精对产品质量影响以及残留量的验证。

44 半成品库房管理混乱,合格品区、待验区等标识不明确,同时有成品批号为20160905产品放在半成品库。

45 洁净区内,用于消毒裸手的仪器未标注内含消毒剂的种类、配置日期、失效期的信息。

46 成品库中未设置待验区。

47 《清扫卫生管理规定》规定的洁净区消毒方法和要求与《无菌生产卫生管理程序书》规定的内容不一致。

48 查“工位器具清洗操作规程G-93-01”,未明确清洗后的工位器具标识的方法,现场发现洁净区清洗间摆放的工位器具。

49 企业《暂存间管理规程》只对中间品的存放管理进行规定,未对存放在暂存间的所有物料(如:现场发现的一次性无菌手套、灭菌袋、四氢呋喃、异丙醇、酒精等)管理提出明确要求。

50 原材料待检室存有留样产品(批号为81450的球囊管)。

51 原材料库中合格品区和不合格品区标识不明显。

52 万级洁净区容器清洗间存放的、用于盛装支架清洗介质的玻璃器皿无清洗后状态标识。

53 企业《工艺用水管理规程》规定的氯、PH值、氨监测项目的监测要求与实际日常监测的《纯化水设备日常运行与检查记录》中的内容不一致。

54 企业制定的“洁净环境监测管理规程”中未规定风速为百级洁净区的日常监测项目,也无百级洁净区(喷涂和配药)风速项目的日常监测记录。

55 洁净车间的配液室内排水管直接与外界连通,无空气阻断装置。

56 查看企业制水车间,后制水室内不锈钢纯化水贮槽底部有滴状漏水。

57* 末道清洗包装生产和生物实验室分别设置一套空气净化系统,经初、中效处理后的空气经由1个1㎡左右的房间,房间内装有空调器室内机、臭氧发生器。房间在非控制区内,开有门,分别设置在库房和普通生产区。

58 贴标间、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空调机组维护、维修口均设在成品库内,人员进出均途经库房,相互间有影响,存在质量安全隐患。

59 空气净化系统机组安装在厂房技术夹层,维护、维修口设在成品库,人员进出横穿成品库房并架设梯子,存在影响产品质量及安全隐患。

60 贴标签车间多批号产品进行贴签加工,未有明显区域划分。

61 待检产品未按规定放置在待验区,无标识,无请检单、出库单等单据。成品库台帐不能反映入、出库情况,仅能反映库存数量。

62 空调系统标准操作程序规定压差不超过初始压差2倍,实际执行初中效压差10~150,中高效压差30~250。

63 注射用水点存在死水段,且未明确规定取水时如何避免死水的措施。

64 负压检漏仪未按照《负压检漏仪校准规程》进行校准。

65 空气压缩系统(YEP000020)压力表(PO21、P022)未校准。

66 微生物限度室内的微粒测试仪所使用的纯化水,从周一(4月10日)放置进微生物限度室,存放至今。

67 复合膜袋技术规格书未规定初始污染菌、细菌内毒素等要求,且未针对采购物品去除细菌内毒素处理制定相关作业指导书。

68 十万级洁净车间的工位间内擦地与擦墙的抹布无法区分;擦工作台与擦设备的抹布共用。

69 工艺用水检验管理规程 BGI-SMP-ZL-032规定每月对所有出水点纯化水进行全检。该企业有24个纯化水出水口,查2017年1月纯化水全检记录(BGI-SL-ZL-006)仅有6个出水口记录。

70 现场发现原料库超低温冰箱、万级洁净厂房阴性制备室工作冰箱、理化检验室内工作冰箱等地方科研用试剂与生产用试剂混放,且未设置有效标识区别;检测室冰箱内数十盒磁珠(多批次)混放;洁净区中间品库冰箱内半瓶未分装磁珠无状态标识。

71 生产洁净区一间配液室与走廊之间的压差计在开门状态下不能复零;PCR检验室中进行阴性血清和质粒操作的样本处理间、PCR前(后)酶间、PCR扩增间等与外界无压力显示装置。

72 衣服清洗、消毒管理规定(FRKM/QG6.4-04 B/0)中未制定无菌工作服的清洗、整理和灭菌后的贮存要求。

73 企业产品内包装间和外包装间的双层传递窗旁压差计指示压差为负压。

74 5月24日下午企业空调系统控制主机上显示洁净厂房回风口相对湿度为65.9%,5月25日上午查看在洁净厂房内中转品库的温湿度记录本,没有24日的记录。

75 洁净厂房内压缩空气用于注塑件上微粒的清理,属于与产品表面直接接触的气体,但没有开展对产品影响程度的验证。

76 洁净车间内中间品库房内没有待验区标识。

77 工厂旁有施工工地,对厂区空气污染的影响,企业未进行评估和验证。

78 阳性对照间与缓冲走廊之间的压差为正压。

79 现场检查一楼注塑车间的粒料间湿度为69%,企业程序文件工作环境和污染控制程序(YY/CX 6.4-00)中规定的湿度为“45%—65%”。

80 一楼注塑车间男一更压差表显示2帕。

81 洁净和无菌工作服管理制度(YY/GL6.4-04)中规定:“洁净工作服洗涤程序:用自来水加洗衣液滚洗-用纯化水进行漂洗-甩干-紫外线灯消毒40分钟”,实际操作中未记录紫外灯使用时间。

82 包装材料库内内包装材料箱堆放杂乱拥挤,盛放接触产品的塑封盒、透析纸等内包装材料的包装袋敞开未密封,直接通过物流通道进入洁净区内包装间;塑料件、金属加工件仓库内的部分物料如的入出库台账记录与实际库存物料、现场货位卡记载的数量不一致。

83 无菌检验室的空调净化系统安装于无菌检验室顶部夹层隔板间的全封闭空间,无法开展日常操作维护保养;净化系统的送风管道与工作、生活区空调管道不能识别和区分。

84* 1.企业规定产品护帽等零部件使用注射用水精洗,现场查见注射用水采用常温、不循环方式贮存。

2.十万级洁净区清洗间内注射用水和洁具间内纯化水管路存在死水段。

85 2017年1月1-2日企业对洁净区进行了改建,将原办公室改建为十万级洁净区,用于无纺布裁剪和消毒棒粘结。企业仅提供了办公室签发批准的《基建维修单》,未提供企业《工程变更管理制度》(编号:SJ/ZD-45)要求的由生产部、技术部、设备部、质量管理部和法规部审核签发的《工程变更申请单》、变更验证方案和报告。

86 未按规定区域存放一次性使用电子镇痛泵控制装置零部件并进行标识。

87 1.十万级洁净区照明灯具内有昆虫。

2.十万级洁净区男二更和洗手区域之间的门向洁净度低的方向开启。

88 十万级洁净区一车间二楼与一楼非洁净区包装间之间设置了成品滑道,用于传递成品,但洁净区和非洁净区间仅有一扇门密闭。传递成品时门开启,洁净区直接与非洁净区联通,现场查见压差计显示为1帕。

89* 企业自2017年3月29日结余1.98吨无水乙醇,至5月6日用尽。经了解企业每月用无水乙醇约2吨左右;微山路东侧外环线北侧厂址有一约10平米左右的危险品库无乙醇储存;物料负责人称乙醇均储存于长青科工贸园区上海街18号-4号厂区,检查组现场检查该厂区无危险品库,乙醇储存区为车间内的一条通道,通道口门上有一标示写明“乙醇暂存”,现场未见乙醇。企业每月所用无水乙醇数量大,无适宜的危险品储存区。

90 男一更与二更之间压差计未归零;女一更与二更之间压差计损坏,门不能密闭;中间库的物料传递窗两侧可同时开启;粒料混料岗位现场无称量器具,如磅秤、量筒等。

91 2016年《纯化水系统验证报告》中规定总送水口、总回水口每天取样进行化学检测和微生物检查,验证报告附表仅有2016年5月30日、6月6日、6月13日检验报告,且未标注取水点;现场清洗间打开纯化水使用点开关,流出的水呈铁锈色。

92 粒料库堆放的试验用粒料无标识;现场发现实验室抽屉中供检验员培训用的失效鲎试剂与合格品混放。

93 原材料库墙面渗水,地上有积水,防潮通风设施不足。

94 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初包装封口工序未按照要求放置在净化车间内。

95 安全门玻璃非钢化玻璃,为普通玻璃,紧急情况下影响出口使用。

96 注射器注塑车间为水磨石地面,易起尘,有污渍。

97 注射器车间中间品库面积小,部分应入中间品库产品放置于注射器生产车间。

98 粉碎车间墙壁上电线管道未完全密封,有缝隙。

99 洗衣间内有木质台面桌子使用。

100 查企业外包间,未设置防蚊蝇设施。

101 查洁净间,组装间操作台玻璃台面有破损;洗衣间、进料间墙面有锈迹和脱落。

102 血液灌流器在洁净车间生产工序从分装(百级)、到拧盖(万级)、又到注水(百级),工序布局交叉。

103 洁净区十万级更衣间实时湿度值为80%、洁净区暂存间湿度为85%。

104 万级洁净区内封口操作台表面有数处油漆剥落。

105* 注塑、挤塑车间的粒料通过粉碎车间的拌料间进入车间。

106* 抽查2017年3月19日对回水口3的纯化水检测报告出具的总有机碳和氨的检测结果为合格,但企业不具备检测能力。

107 洁净车间内的组装车间空调出风口(高效)存在滴水现象。

108 洁净车间内组装车间发现有苍蝇。

109 洁净车间入口处安装有压差计,但开关门无任何反应。洁净车间内的生产车间包括粉料车间,均未安装指示压差装置。

110 洁净区洗衣间水槽内有不同颜色的抹布,无标识,企业陪同人员解释为待清洗抹布;晾衣杆上挂的洁净服无任何标识,还挂有洁净室外的工作服;工位器具间放置的周转箱无任何标识;工作鞋在工位器具间清洗;洁具间放置的抹布、拖布无标识。

111 注塑间、粉料间没有安装温湿度装置。

112 粉料间和注塑间之间的门,未向洁净度高的方向开启。

113 杂物堆放在原材料库标识为不合格和召回的区域内。

114 洁净室的安全门外有带锁的推拉门和超过20厘米的台阶。

115 工位器具间的洗槽内有拖布,洗衣间的晾衣杆上有抹布。

116 洁净车间的注塑间、粉料间、拌料间内查见若干周转箱内放置有粒料、内包材、生产后的边角废料。

117 洁净室内的内包间和洁净室外的外包间通过物流通道相通,无压差监测装置;洁净车间内的生产车间包括粉料车间,均未安装指示压差的装置。

118 生产厂区有杂草、积水和建筑垃圾;环氧乙烷气体存放区设置在工人宿舍隔壁,无相应防护措施;留样室设置在企业厨房隔壁。

119 洁净区配料室中的三个回风口处均加装了储物柜,并将回风口移至储物柜上,柜内存放化学试剂;洁净区洗衣间唯一回风口被洗衣机遮挡。

120 裸手消毒使用的新洁尔灭已于2017年3月过期。

121 企业未对与产品使用表面直接接触的气体对产品所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价或验证。

122 洁净区生产用冷却水排出管直接与外界相通。

123 男二更、中间库温湿度仪分别显示温度为28.4度、29.3度。

124 生物学检验室使用的无菌工作服在普通环境下清洗。

125 男一更间压力表在门开启后无法归零。外包间与洁净区间压力表损坏。生物学检测室与外界压差小于10Pa。

126 成品库与解析区、EO灭菌柜处于同一建筑体内,库内温湿度较高,缺乏有效的通风设施。车间暂存区域仅标明合格品区,现场未见不合格品、返工、返修、报废区标识。

127 化学试剂贮存室无温湿度控制设备。

128 成品库没有设置不合格、退货或召回区。

129 厂房缺乏防鼠设施。

130 原材料、半成品库面积偏小,不能满足规模生产需要。

131 万级洁净间的内包间和手消毒间内有两个危化品柜,存有大量丙酮、异丙醇、无水乙醇、75%酒精等。

132 初包装材料(吸塑盒)的供方生产环境为ISO8级(十万级),不符合无菌指导原则中2.13.1产品生产环境的洁净度级别(万级)相同的原则。

133 原材料库房拥挤,部分原材料(如钛棒)直接放置地板上,货架紧挨墙壁,未做到隔墙离地。原材料库无防潮、防污染设备,不符合工作环境控制程序(QJH07-2015,1.0版)的规定。

134 查化学试剂仓库,检查时空调显示的温度为28℃,企业未对温湿度进行记录,库房存放有应当阴凉、干燥、通风保存的化学试剂(如分析纯氢氧化钠)。

135 查洁净车间的包材暂存间,传递窗(包材入口传递窗2F-03)与非洁净区相连,无指示压差的装置。

136 企业未设置物料传递缓冲间,采用传递窗,现场检查发现传递窗内无送风,不能有效起到洁净室(物料暂存间和操作间II)和非洁净室(外包室)缓冲,也不利于物料脱外包进入洁净区的净化。

137 PICC生产车间2017年5月二更中新建洁具间,洁具间未设回风,直排至二更。

138 操作间I导管末道清洗(无菌注射用水)后采用吹干工艺,对吹干工艺使用的压缩空气对产品造成的影响未明确规定,企业提交的工艺用气验证报告未明确覆盖该核心用气点。

139 洁净生产区的半成品暂存间的货架顶板上存放腔静脉滤器半成品,距离天花板及出风口过近,影响送风效果。

140 洁净生产区内包间内的传递窗与非洁净区相连,无指示压差装置。

141 洁净生产区精洗间的地漏未清洁,查《洁净区卫生管理》(LT/AD/PM15)未对地漏清洁、维护作出规定。

142 洁净室空气净化系统新风采风与洁净室回风共用一个管道进入风机机组系统。

143 化学物品室位于生物处理车间内,其中储存氯仿、盐酸(标签已腐蚀),没有帐卡。

144 冷冻状态的牛骨原材料转至待验区,但待验区无冷冻储存设施,仅为普通划线区域。

145 洁净室中洁具间没有设置用水点、清洗洁具的水池。

146 生产环境不整洁,车间与待建区(目前用作员工运动场所)未有效隔离,对脱外包室和烘料室造成了污染。

147 洁净区中转库、工具间面积不足,物料混乱堆放。

148 产品储存委托集团公司仓库统一管理,现场检查共发现3个仓库,其中2个仓库物料散乱堆放,没有管理和监控。

149 现场检查压差表,中转库和挤注间(洁净区)和脱外包室(室外大气)静压差不足10帕。

150 企业未设置物料传递缓冲间,采用传递窗,现场检查发现传递窗内无送风,不能有效起到洁净室(物料暂存间,管路车间和挤注间)和非洁净室的缓冲作用,也不利于物料脱外包进入洁净区的净化。

151 洁净区洗手室、挤注间等区域的地漏未有效液封。

152 测漏工序采用的压缩空气不能证明经过净化处理,该气体与产品使用表面直接接触,企业不能提交对产品影响程度的验证和控制文件。

153 解析间封闭,不通风。

154 生产空间与产品生产规模不匹配。

155 原材料库无冷藏设备,重要原材料玻璃酸钠粉分别储存在生产区冰箱和质量检验室的冰箱内。中间品未储存在中间品库内,中间品库与生产规模不匹配。成品库内透明质酸钠不合格品、退货未按储存要求存放。

156 生产线及测试环节布置有打印机、扫描仪、电脑主机等设备且相对集中,该产品的使用条件中有电磁兼容要求,未见对电磁干扰风险的控制措施。

157 编号232301176的物料储存在显示17.5℃的生化培养箱内,但标识为冷藏。

158 氯化钠原材料库无调湿及降温设施,该原料要求阴凉、干燥储存。A剂配置间地面部分螺钉出现锈蚀现象。

159 生产血液透析浓缩液的洁净车间抹布、拖把等清洁用品堆放在车间台面,未按照企业《十万级洁净区洁具操作规程》存放入洁具室;地面多处破损;进料室和进桶室门锁损坏,无法关严。

160 位于西青区中北工业园的库房空间不能满足现有成品及原材料的储存需求,库房外的露天空地上堆放有血液透析浓缩液成品、氯化钠原料及用于装血液透析浓缩液的空塑料桶。

161 2015年底对厂房的净化系统进行改造,增加一组空调,未对更改进行验证。

162 原材料仓库待验区用一张印有待验的可移动A4纸置于一堆物品上,未设置固定区域。

163 微生物限度室一更与室外压差表已坏,无示值。

164 净化车间内无工位器具清洗区域,在非净化区进行清洗后再经过消毒烘干传入净化车间。

165 空调机组设置在封闭的空间内,新风口对封闭玻璃窗。男一更和男二更压差表损坏、一更和二更压差表为8Pa,净化车间部分回风口过滤网破损,放置的消防设施遮挡生产区回风口。

166 女一更无防止昆虫进入的设施。

167 十万级净化车间“洗衣间”下水管道口未封闭。

168 原材料库温湿度计安装位置不适当,未装在湿度变化较大的窗边。

169 壳聚糖颗粒分装、外包和装箱等操作均置于一个ISO14644标准的8级房间(约20平方米)。人员和物料同一进出通道。人员在无净化的更衣室(约3.08平方米)佩戴鼻罩,穿着一次性洁净工作服,直接进入操作间。物料在更衣室脱外包进入洁净操作间,但没有书面操作规程。现场检查时,仅一人在操作间进行制袋,同时做外观检查和称重。

公司应采取相应措施防止人员与物料的相互影响,防止外包装对洁净区及其内包装的影响,以及确保人员操作差错能够被及时纠正。

170 公司采用制袋灌装一体机,壳聚糖原料经真空虹吸进入灌装筒,未见捕吸尘设施。现场检查时,正在制袋操作,未有灌装操作,但可见灌装机身有粉尘。公司解释生产操作过程会产生粉尘,定期监测洁净室符合要求。

鉴于该洁净操作间分装、外包和装箱等工序较多,公司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粉尘污染,控制外包装箱对洁净环境的影响。

171 公司将标签、包装单独存放在带密码锁的房间内,密码仅库房人员知道。库房管理文件未对密码管理作出规定。

172 原料仓库温度控制要求为16-25°C,但未见温度控制设施。原料仓库部分区域的屋顶为透明材质,可能使聚氨酯泡沫垫等高分子材料存在光照老化的风险。

173 不合格品中心静脉导管产品编号3843.09批号50022216未放置在不合格品区;灭菌后待放行的3ml螺口注射器批号20170520放置在不合格品区;外包材放置在成品区。

174 原料仓储区使用的木垫板,偶见蜘蛛网。

175 原材料仓库A类物料区存放检验设备(耐压测试仪),未按仓储要求分区存放。

176 纯化水系统设置在十万级生产区内,与配液间连通;洁净区未设置称量区域,十万级吹瓶间有冷凝式空气干燥机机组和压缩空气的前置过滤装置,吹瓶间墙上挂有已停用的壁挂式空调,未设置容器具的清洗存放间,不符合《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及相关附录(以下简称《规范》)中厂房与设施应当符合生产要求,生产、行政和辅助区的总体布局应当合理,不得相互妨碍的要求。

177 企业未配备检验所需的阳性对照检测室和生物安全柜,无纯化水检测用的薄膜过滤器设备,不符合《规范》中企业应当配备与产品生产规模、品种、检验要求相适应的检验场所和设施的要求。


分享到: 更多
返回】 【顶部】 【打印】 【关闭